• 今天是: 2025年3月17日 农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政银企协同 构建“金融+产业+生态”新格局
字号:

近年来,贵州省加速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储能、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领域持续突破,传统煤电产业也向清洁化、一体化方向转型。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与工商银行六盘水分行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通过高效审批、精准让利、政企协同等举措为当地绿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高效审批+政企协同”护航储能示范项目落地

作为贵州省首批“共享储能”示范项目,贵阳市开阳县200MW/400MWh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承载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使命。该项目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旗下开阳盛黔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总投资约10亿元,建成后年调峰能力达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6万吨,对保障区域电网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面对项目紧迫的资金需求,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迅速捕捉产业机遇,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项目现场开展尽职调查,创新以信用方式申报授信业务。据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审批效率,该分行建立公司部、授信部与经营机构的高效协同机制,仅用20天便完成项目评估、申报与审批全流程,最终为该项目提供4.25亿元专项授信,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贷款3.73亿元,成为该项目的独家承贷银行。“这一速度不仅确保项目按计划施工,更使该项目成为贵州省首个‘当年立项、当年审批、当年开工’的独立储能项目,也是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在储能领域的首笔项目贷款。”该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推进过程中,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还与地方政府形成紧密协同。据了解,开阳县人民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项目专班,构建“三维服务体系”:通过“容缺+承诺+并联”审批机制,30个工作日内办结15项手续;统筹配置300亩建设用地,协调电网企业同步建设变电站;选派“项目特派员”驻场服务,解决23项施工障碍。政企协同的模式进一步缩短项目落地周期,让金融支持与行政服务形成合力。目前,该储能电站已成功并网运行,有效提升了贵州省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能力与新能源消纳水平。

“银团联动+精准让利”赋能产业转型与新能源布局

在贵州能源水城煤电化一体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城煤电化公司”)的产业布局中,传统煤电清洁化转型与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并行推进。据水城煤电化公司新能源分公司负责人唐安国介绍,水城煤电化公司由贵州能源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控股,涵盖清洁高效煤电、煤化工、光伏风电三大板块,总投资约200亿元,其中新能源板块计划投资约100亿元,布局24个子项目(17个光伏项目、7个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将达2640兆瓦。工商银行六盘水分行作为核心金融合作方,通过银团联动、审批让利等举措为项目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

针对新能源板块资金需求,工商银行六盘水分行参与组建银团贷款,其中对光伏项目的审批4.1亿元,目前已投放2.3亿元,剩余资金将随项目建设进度逐步到位。该分行公司部负责人姬瑞民表示,工商银行总行将贵州能源集团纳入“总部融资客户”名单,对其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不仅优先推进项目审核,还给予利率下浮优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我们还提供全流程支付结算服务,包括账户管理、资金结算、中票发行等方面的支持,确保项目资金‘快到位、严监管、用合规’。”姬瑞民说。

在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工商银行六盘水分行也助力传统煤电产业清洁升级。据介绍,水城煤电化公司的火电项目采用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较传统机组能耗更低、效率更高;煤焦化板块焦炭年产能200万吨,年内已投产,推动焦煤资源从“初级输出”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变。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有8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其中部分已并网发电,光伏项目完成建设后装机容量264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达27.65亿千瓦时,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降碳效果明显、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多重利好。据水城煤电化公司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李柱介绍,水城区政府通过统一土地租赁价格,推动企业一次性向农户支付光伏项目生命周期租金,目前已累计支付近1.22亿元;建设期带动运输、餐饮服务等就业岗位,运营后场站维护、森林防火等工作还将提供长期就业机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从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护航储能示范项目到工商银行六盘水分行赋能煤电转型与新能源布局,两家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展现了不同赛道的精准服务能力——既聚焦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又兼顾传统产业清洁升级,形成“金融+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格局。上述两家机构均表示,未来随着更多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落地,将进一步助力当地释放绿色发展动能,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